端午粽子考

2015-05-31 14:19:06 qj 278

二月春风送嫩寒,尝新角黍早登盘。摘来半户青芦叶,香里晶莹玉一团。

端午吃粽子,和元宵吃汤圆、中秋吃月饼一样,多少年来,早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了。

从小听说,端午吃粽子习俗的来源,原是为了纪念屈原大夫在农历五月初五,悲愤地跳进汨罗江,自沉而死。人们把粽子丢进江里,怕我们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沉江挨饿,可见老百姓的善良心地,好人总是有人惦着的。然而,端午吃粽子起源的事实到底怎样,又有好多其他说法。这样时间一长,各说各的,于是人们也就莫衷一是了。

好在不管事实怎样,把吃粽子和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,人们总是高兴乐意的,要是一旦考证出来吃粽子和纪念屈原无关,又该是一件多么煞风景的事呢!

我国人民大概在东汉时期,就开始做粽子和吃粽子了。最早的粽子叫“角粟”,样子有点像牛角。西晋周处《风土记》说:“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,尖角,如棕榈叶心之形。”当时夏至、端午两个节日都吃粽子,夏至还可用粽子来祭祀祖先。

又有《酉阳杂俎》说,唐朝长安的庾家粽子,白莹如玉,享有很大的名气。宋朝之时,四川一带的粽子也很出名,叫做“粢筒”,曾经吃得大诗人陆游叫好不止。包粽子南方多用箬叶,别的地方也有用菰叶、芦叶,甚至笋叶的。

每当端午临近,菜场上出现青青箬叶,这时家家户户都会选购箬叶,准备些许白糯米,两三块鲜肉或是豆沙、莲蓉等,一边填米入馅包着粽子,一边把对家人浓浓的爱意裹进方寸粽子内。当一只只由纤纤玉手、嘴咬米线包扎出来的赤豆粽、红枣粽、肉粽渐渐放满匾子时,便顿时来了节日的气氛。当慢火煮透,箬壳的清香,粽米的软糯便随着浓浓的情味漫入千家万户。